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
光緒二十二年(1896),奉天機器局銀元鑄造廠成立,次年試鑄,光緒二十五年(1899),清政府以鑄局太多,鑄造參差為由下令停鑄,光緒二十九年(1903),又允準開鑄銀元,奉天市面流通貨幣緊缺,奉天當局將奉天造幣廠改名奉天銀元總局,開鑄銀、銅元。此際鑄造的銀元不再是元、角、 分,而是以庫平兩、錢、分、厘為紀重單位。同時還鑄造了一枚奉天一兩孤品樣幣,其后湖北、廣東、吉林、陜西以及戶部、北洋均鑄造過一兩銀元,有的還參與流通,但因換算不便而流通不暢,其時朝廷內部出現為銀元單位問題的爭論,即所謂“兩、元”之爭,最終清政府考慮到習慣與使用,頒布《厘訂國幣則例》,正式定國幣單位為“元”,而前鑄“一兩”面值的銀幣反成了絕品。
此枚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,錢幣正面珠圈內漢文“光緒元寶”四個字,上鐫“奉天省造”四字,下面鐫“庫平銀一兩”五字,左右鐫“癸卯”二字(1903年為癸卯年),字體俊秀舍不得動刀刻塑;錢背上下環英文,正中央為蟠龍圖,眼神靈異炯炯有神,龍鱗雕刻細密有致,騰云駕霧,身姿遒勁有力,龍爪張揚,神武有力,蟠龍鬢毛、龍鱗清晰可見,有呼之欲出之態,非常精細,壓力位足。錢幣平整光滑,表面的包漿醇厚,鏡面平整光滑,字口、紋路和邊齒深峻,圖案浮雕感強烈,紋飾的相慣線非常清晰,雖然錢幣表面自然老化但不失為一件珍品。
在錢幣收藏領域,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,很多缺乏經驗的新玩家總是很主觀地認為各種古董、收藏品都是越老越值錢。其中,“奉天省造光緒元寶是舊版銀元中的一幣難求的稀缺品。經過十余年的培育,以機制幣為代表的錢幣拍賣市場終于在大放異彩。即便與海外市場相比,當前內地市場亦不遜分毫。收藏者、投資者群體的知識更豐富、視野更開闊,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,他們對藏品追求更苛刻,在珍、稀的前提下,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來價值。尤其是像藏品的品相如此好的更為稀缺,因此更受收藏愛好者青睞。
關注:148
贊:219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