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清乾隆帝傾慕之物,陶成唐英督陶傾力之作,存世罕見,彌足珍貴。胭脂紅釉為地,軋道工藝錐剔,鳳尾形卷草紋,錦地華美繁麗,其上襯洋彩花卉 洋蓮曼妙婉轉,菊花及變形蕉葉紋間隔而飾,肩部脛部凸雕如意云紋各一周,金燦光艷,兩側象耳栩栩如生,彩繪細膩毫發畢現,眼含悅樂。爐鈞釉是明艷的松石綠色與紫藍色交融,垂流如瀑如峰,氣象萬千。似將天地之靈氣與無言大美融匯于斯。殊為珍貴。
洋彩始于雍正年間,受西洋文化影響而創,制與景德鎮御窯廠,所用顏料與琺瑯彩十分相近,其受琺瑯彩影響模仿西洋畫法,所繪芬繁之洋花中洋菊最為稀見。菊花原產于中國,后由日本傳入歐洲,明末清初回流中國得名“洋菊”。菊花傲霜晚香,博得花中君子之美名,乾隆時期流行栽種洋菊,并培育出百余品種,象征長壽之“萬壽菊”,便曾精心種于清宮之中。洋菊翩然繪于器身,蘊含著臣子對于帝王萬壽之祝愿。
最為稀有絕妙處乃其腹部可輕輕旋轉,爐鈞之色 古雅悠然。緩緩轉動間,靜謐中蘊流淌之感似云霞瀑布,華麗洋彩上下襯飾,如清雅的畫軸輔以華美的錦緞,存世之轉心瓶中多滿布洋彩、粉彩裝飾,以單色釉相配,存世不過幾件,可謂鳳毛麟角。可見其彌足珍貴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